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10月, 2015的文章

已成為習慣的關係,是幸福、還是偽幸福?

圖片
諮商室走進一個樣貌清秀可人的女孩,正值年華的她,好多天吃不下、睡不著,整個靈魂像是被掏空般的被母親帶到我面前。 隔離諮商的過程中,逐步從女孩泣不成聲的話語裡,了解她真實的現況與問題;原來女孩與一位男孩從學生時代開始交往,已經 10 多年的深厚情感了 。 前幾天,一場口角,選擇了分手。 女孩說:「我好害怕再碰到他,還有我們共同的朋友一定會用奇怪的眼神來看我,我真的好失敗、好恐懼。」 講完這段話的她,情緒整個喧洩出來,看來,這個孩子壓抑一段時間了。 緊接著,女孩問我:「老師,我到底該怎麼做才能挽回這段感情,我真的花了很多心思經營我們的關係,為了他,我做了很多改變,我現在從事的工作,也都是因為他喜歡,我才從事的 。 這麼多年來,我的朋友少了,也忽略了家人,可是也因為這樣,我們分手了。」 原來,男友重視朋友,常常因為男友和朋友聚會的事發生激烈爭執 。這次的導火線 是在他們相識的紀念日,因為充滿期待的她,一個月前就告訴男友要一起晚餐,但是男友不但忘了,而且還完全無所謂的模樣,讓她感覺沒有把她擺在第一位,兩人大吵起來 。 最後,男友提出分手要求。 「老師,我真的不懂,我有求他,還跟他保證我一定會改,可是……」看著眼前的女孩被泣聲淹沒的尾音,我的心不自覺揪了起來。 愛情,能讓人歡舞、也讓人改變。當愛來臨時,墜入情網中的兩個人,他們不需要宣佈,你就可以在他們眼中看出有一個新的深度在掘起,從他們臉上看出有一種新的美,他們的走路當中就有一種微妙的雀躍 。 愛情 , 總是有某種瘋狂 般的理性 。 這份理性使人快樂,也使我們的人生變成一首春樂,讓我們內在的花朵綻放開來 …… 生命,立即改變 。 然而 , 當人們感覺這樣曾經讓自己既瘋狂又歡舞的愛消逝時 ,會 變得魯鈍、不再優雅、不再漂亮 , 人生似乎僅剩悲劇。 事實上,愛,不會消逝,永遠存在,因為它是一個人生命裡面最大的治療力 。 所以,這份愛曾經填補女孩過往在親密關係中缺乏被愛的需要 。 從擁有到突然失去,難免讓她變得空虛和不完整 。整個人像是洩氣的氣球 , 完全沒有生命力。 該如何平衡她對 「 擁有 」 與 「 失去 」 間的遼闊定義 , 點燃這份生命的未來渴盼 ? 只有啟動女孩與生俱來的內在力量 。 透過先天基因的協同探索,發現女孩容易缺乏對自我的肯定感,容易在隨從社會裡...

父母的性格及生活,如何影響孩子的人生

圖片
一位單親媽媽,將青春歲月都投注在三個孩子身上,獨立撫養他們長大。 眼看二個女兒,雖然學校成績與生活表現不算優越,卻也不會造成她的掛心,平凡而乖巧的成長著,即將邁入社會。 唯獨剛上高一的小兒子,成天渾渾噩噩,不但課業跟不上同學,就連最簡單的準時上學都有問題,甚至在課堂上,覺得老師上課很沉悶,直接就睡了起來。 父母師長軟硬兼施,依然無效。 透過『學涯競爭力評量』,發現這個小兒子的先天性格是內向、感覺型,不容易主動將自己想法表達出來,在教養的關係上,需要比一般孩子還要高度的傾聽。 為了深入了解問題背後的問題,我們同時採樣了母親的 DNA 密碼。 赫然發現母親擁有極端效率的天性,若再加上她的愛子心切,容易在與小兒子對話上的目標化,造成彼此間的對立與緊張。 經過與孩子的深度對話,清楚他雖然對學校課業暫時不感興趣,但是非常喜愛小肢體的操作,所以在升高中時,就想就讀工業類的職校,然而媽媽硬是要他往商職方向走。 這個單親媽媽跟我說: 「老師,孩子這麼小,不懂得選擇,如果讓他去讀工業類的職校,出來就是做工的。他那沒責任感的老爸,就是一輩子在打零工,自己都養不活,還常常發脾氣,看不順眼、見人就打。當年,我就是受不了,才會離婚。我怎麼能讓這個孩子跟他老爸一樣沒出息呢 ? 」 聽到這裡,終於明白,原來這位單親媽媽把自己的所有遺憾與憤恨,全都轉移到這個小兒子身上,為了不讓孩子越來越像曾經傷害他的前夫,處心積慮地去掌控孩子每一次的選擇。 同時,性格所帶來的天生好強,讓她容易在追求更好的自己時,應用競爭的「結果」來做標準,不自覺將自己在婚姻的離異,下了失敗的定義。 長期在工作與生活上,追求完美的她,其實無法接受自己在婚姻上的失敗,自然對孩子充滿虧欠。為了不讓孩子未來怨她,也為了證明自己在教養子女上不會跟婚姻一樣、失敗,所以就做了這樣「為子女好」的安排。 其實,從小我們都照著父母的理想成長,於是習慣為孩子下決定。熟不知孩子有屬於他自己獨有的特質,那是他天生的本性,也是他內心的呼喚。 如果我們忽略了孩子的本性,強加地放入我們「為子女好」的生活,那麼孩子天性所蘊涵的潛力也將逐步喪失發揮的空間。 孩子之所以狀況百出,實在是因為他們無法配合自己的天性生活。 在人生的學堂裡,我們都在陌生的摸索中前進,跌跌撞撞間,難免留下缺憾。當進入親...

面對中年的職場茫然,該如何走出面對

圖片
人到中年,應該是攀登事業高峰的時候,然而,近年來接到許多中年朋友來諮詢,因為兢兢業業走了多年的工作,迎接他們的,竟是一個茫然若失的未來! 他們在各自的職掌領域都有傑出成就、同樣擁有敦厚待人的個性,然而為了不讓自己以及他們的下一代,從中產階級淪落到社會底層,在每一次的競爭中,就是戴上面具、武裝自己。誰能想到,隱埋在「正常」表現之下的脆弱不堪。 中年的現在,面對職場的未來茫然,有的人選擇停留在原有位置上茍延殘喘,但是已經沒有熱情、鬱鬱寡歡;有的人是連選擇機會都沒有,就被景氣無情的三振出局。 「老師,我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些什麼、要什麼。」這是他們在諮詢過程裡,都會說出來的共同語言。 我問他們當年為何選現在走的這條路,想試圖協助他們走回最初的選擇動機,卻經常收到的答案是「因為讀這個科系,就走這條路」,或者「聽別人說這個工作的待遇很好、未來機會很大」。 可是,日復一日在一個沒有熱情、成就感不高的工作下,如果再加上人生其他層面也沒有所能滋養的成長元素,就會感到「空」、「茫」,對自己開始產生懷疑,甚至到處聽別人的建議,把自己搞得像一個陀螺般,轉啊轉、忙啊忙,處處試機會,卻仍然找不到自己人生的終極目標。 這樣層出不窮的茫然生命,讓我想起「伊索寓言」中有一則關於鄉下老鼠和城市老鼠的故事,內容是這樣的 …… 城市老鼠和鄉下老鼠是好朋友。有一天,鄉下老鼠寫了一封信給城市老鼠,信上這麼寫著:「城市老鼠兄,有空請到我家玩,在這裡可享受鄉間美景和新鮮的空氣,過著天堂般的悠閒生活,不知意下如何?」城市老鼠接到信後,高興的不得了,立刻動身前往。 到那裡後,鄉下老鼠拿出很多大麥和小麥,要招待城市老鼠。城市老鼠不以為然的說:「你怎麼能夠過這種生活呢?住在這裡,除了不缺食物,什麼也沒有,還是到我家玩吧,我會好好招待你,讓你看看什麼才是真正的天堂生活。」鄉下老鼠於是就跟著城市老鼠進城去。 鄉下老鼠看到那麼豪華、乾淨的房子,非常羨慕。想到自己在鄉下從早到晚都在農田上,冬天還得在那寒冷的雪地上收集糧食,夏天更是累得滿身大汗,和城市老鼠比起來,自己實在太不幸了。 聊了一會兒,他們就爬到餐桌上開始享受美味的食物。突然,「砰」的一聲,門開了,有人走了進來。他們嚇了一跳,飛也似的躲進牆角的洞裡。 這一躲,讓鄉下老鼠嚇得忘了饑餓,想了一會兒,戴起帽子,對城市老鼠說:「鄉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