讓『衝突』,化為關係的推進器

惠惠第一次來見我時,無助的神情下藏不住內心的焦急,開口第一句話就說:「老師,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 ? 」 說完,眼淚如打開水龍頭般直流,惠惠是因為兒子和先生間發生了嚴重衝突,所以才在學校老師的勸說下,陪同兒子小翔前來諮商。 單獨隔離和小翔對話的過程裡,發現小翔只要談到父母,口吻中的不屑與抱怨特別的多…… 「我又沒什麼問題,為什麼我要來心理諮商?是那兩個老頭子才有心理問題,他們才要來諮商啦!」 這是小翔與我對話的第一句,對話不到5分鐘,所有直接而忿恨的詞彙,接踵而至,順著孩子的先天性格,開始建立與他的互信關係。 逐漸,孩子開始跟我談到對父母的不滿。 未來世界的教養衝突 「我在 line 裡,開玩笑的叫了一個朋友,老婆。他們就大驚小怪,還偷看我的東西,活在這個家,完全沒有人權,他們管太多了。」 不僅不認同父母所言,還開始邊緣行為,而這些行為正是小翔父母所擔心的。然而關係出現了如此大的裂縫,必有其原因,和小翔談過,便邀請惠惠對話。 惠惠說:「小翔的爸爸脾氣很不好,孩子一不順著他,他就會直接用棍子修理孩子。但是隨著孩子長大、自主意識抬頭,權威壓不過孩子,就會越打越兇,而且控制不住的猛打,上一次孩子受不了,就和他爸爸發生肢體衝突。現在,他更是情緒化的對待小翔所有行為,同時小翔為了躲避和爸爸的互動,開始會逃家 。 周遭的朋友要我打家暴專線去保護孩子,學校老師要我跟小翔父親做溝通,但是孩子的爸爸知道後,卻要孩子休學,不要繼續再讀這個學校 。 老師,我該怎麼辦?孩子的爸爸根本無法溝通阿!」 類似的教養衝突個案,近幾年來,不斷增加。為了協助個案看見背後隱藏的深層問題,帶領惠惠從孩子的行為偏差起步,展開這段先天性格差異化的心發現。 用不一樣的眼光去重見衝突 我問惠惠:「先生這次是因為什麼原因和孩子發生衝突呢?」 惠惠回答我:「嗯,起因是因為孩子的成績,他這次考得很差,很多科拿個位數,孩子的爸爸就很生氣,他跟孩子說,你怎麼笨的跟個豬一樣,我讓你讀私立學校,學費這麼貴,考這麼差,還交了一堆阿貓阿狗朋友,我看你這輩子沒有用了啦!」 看著惠惠只要一談到先生就展開那種無力神情,一口咬定,主觀認為是先生的話引發這場戰爭。所以,我開始釐清在這次的父子衝突中,惠惠扮演什麼樣的位置。 其中有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,惠惠說:「孩子的爸爸老說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