愛的敵人,不是恨,是怕

「老師,他變了,不再愛我,還要走下去嗎 ? 」 站在眼前的小涵,是個熱情如火的造型師,獨具匠心的審美眼光,總讓經手的個體,能夠在她的巧手下,展現出最完美的自己。 記得第一次見到她時,就被她的開朗笑聲吸引著,微臃身軀卻依然擋不住她與生俱有的好氣質。她,喜愛分享又幽默詼諧,經常扮演著身邊好友的開心果,這樣的待人熱度,更讓她在自己經營的造型產業上,有著屬於她的獨特風采與人際魅力。 想婚又恐婚的矛盾 想婚的她,身邊總不乏許多追求者,經歷了無數段的親密關係,總在論及婚嫁的最後一刻,她能找到一個簡單的理由,選擇和對方分手。表面上是發現彼此在性格上的相處問題,而實際上是她不由自主的恐婚心理所造成的。 這樣恐懼婚姻的個案不在少數,但是一般的個案是因為恐婚而不想結婚,然而小涵卻是一個極端矛盾的狀態,恐婚、卻想結婚。 為了這樣問題,這五年,看過心理師,也聽從身邊朋友的建議,擁有虔誠的宗教信仰,但是依然在感情的這條路上漂泊著,依然在恐懼與渴望婚姻中搖擺著。 我問她:「為何會覺得他不再愛你了呢?」 她說:「我身體長了一顆腫瘤,去動了一個大手術,現在還是休養期,他都沒有主動掛電話來關心我。雖然我知道他很忙,最近家裡也發生點事,但是我就是覺得不被關心。」 我再問:「妳有跟他說這個感受嗎 ? 」 她回答:「有啊,我有打電話給他,跟他聊我的感受,但是沒有用。」 「或許也是因為我們講好我打電話給他,不用花錢,所以我們交往中,都是我打電話給他。」 聽著小涵開始在自問自答中找答案,最後還是跑回自己的懷疑與不信任裡。開始協助她透過先天本質上的差異,找到這段親密關係的神秘禮物,陪伴著她在這一次的事件裡,下對定義。 漸漸地,再次聽到她開朗的豁然笑聲,慢慢地,她告訴了我一段來自童年的記憶。 無法轉化的恐婚心理 原來,從小在原生家庭中,她經常得面對在父母爭吵、廝打下的恐懼裡,而且任憑她在一旁驚恐的哭到聲嘶力竭,永遠也無法阻止父母親停止對彼此的傷害。 終於,隨著她的年齡增長,隨著她能選擇到外縣市念書,得以成功逃離這個讓她充滿痛苦、無助、恐懼的家。 現在的她已經 40 歲了,擁有一個得以發揮的工作與穩定收入,唯一的缺憾,就是希望有個家,希望能找到共渡下半輩子的另外一半,希望擁有兩人的寶貝,共組一個過去從來沒有享受過的溫暖味道。 「老師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