影響孩子的病毒,叫做『愛』


沒有別的經驗比得上『生兒育女』。
小孩是由一個物質,叫做「愛」,所組織起來的。所以,如果你要對一個人負起完全的責任,學習如何去給予最深的愛和關懷,那你就應該生小孩。
愛孩子是父母的天性,教育孩子卻是一門需要研習的藝術。讓孩子成為健康的全人,我想是每個父母的期盼,然而隨著數位化的虛擬快速搶攻了我們早已枯竭、不再思考的腦後,每一天只能被多元資訊漫灑,然後順著原生家庭所帶給我們的內在聲音,讓愛有了條件。
最終,小孩順著父母的期待,學習著怎麼做才會被愛、怎麼做才會在父母面前變得值得,然後當符合愛的條件後,才感受到父母的愛。
然而,在更新後的未來,不但世界的變化變快了,連我們孩子的心像也比過去的我們轉得更多元啦!
到底什麼是我們能給孩子真正需要的「愛」?
最幸福的職業
前些時候在網路上看到一則「人類與上帝的對話」故事,似乎把親子教養的核心問題毫無保留呈現出來。
人類問上帝:「是誰發明父母這種職業?他們需要有非凡的耐心、愛心和責任心,充足的體力和忍耐力,還要有良好的管理、協調、傾聽,以及理解能力。而且每週工作七天,每天二十四小時隨時待命,不但沒有薪酬,愛心還經常被踐踏,工作時間少則十八年,多則三十、五十年不等,真是辛苦。」
上帝說:「可據我所知,這是你們認為最幸福的職業呀!為了犒勞為人父母的你,我有一款最新的奔騰五八六電腦想送給你,你要嗎?」
人類哈哈大笑:「謝謝你的好意,不過地球都到廿一世紀了,電腦已經升級到四核心了,奔騰五八六早就淘汰掉了。」
「哦,科技發展挺快的。」上帝說。
人類得意的說:「那當然,我們的生活都更新很快的。」
上帝說:「是嗎?那為什麼很多父母在教養孩子的時候,都直接把上一輩裝在他們身上的教養系統,又回裝到孩子身上呢?難道你們的教養系統不用升級,不用適應時代的發展嗎?」
人類支吾著:「這個……說的也是,但我們從來沒有學過怎麼升級教養系統啊!」
上帝說:「想學,自然就會有辦法的,不過你們都太忙了,只有等問題找上門,你們才會去想。」
是啊!在這個幸福的「父母職業」裡,上天總是透過孩子所發生的狀態或問題,帶領我們邁向愛與智慧的全人捷徑。
這份全然的愛,只有真正的嘗過生兒育女,才會紮實地在最深靈內去絞讀、去喜、或去痛。
愛,要如何衡量
近年來在協同的個案裡,看著一份化身成愛的病毒漫延在關係間,這個病毒,被支配、比較、佔有、嫉妒滋養著,抹殺了我們從原來世界帶來的容納之愛,然後不知道如何快樂的父母,為了要讓孩子享盡人生的快樂,於是,在衡量給愛時,往往會相信當我們對孩子要求越多、期望越高、掌控越滿,能給的未來越具,我們就越負責,越愛孩子。
其實,這所謂的負責與準備,僅僅是恐懼的化身,因為我們有恐懼,才會對另一個個體期望,使我們感到與對方聯結得更深,使自己感到安全。
所以為了讓孩子變得有能力,變成他人口中的優秀和美好,不自覺把孩子變成他們內在安全的要脅物,不是過度掌控、就是全然溺寵,這樣的孩子,當然無法獲得那生命中真正需要的。
於是,這個愛的病毒也成為孩子生命爆點,讓他愛的人和愛他的人,傷痕累累。
小智的成長故事
小孩是一個敏感的接收器,他在反映著我們,模仿著我們。
小智,台灣某國中三年級的學生。不愛唸書,經常逃學,和父母師長常有衝突磨擦,是大家眼中的不定時炸彈、問題孩子,甚至讓過去以他為傲的父親近幾一度想要放棄他。
然而,翻開小智過往的故事,卻發現不一樣的他。
國小的時候,極度聰明,在乎榮譽,幾乎有獎必拿,不僅在學校的成績表現卓越,更是父母親在家庭中的好幫手。貼心又懂事的他,總讓父親在拼鬥事業之餘,能夠埋在心中的溫暖力量,而且所有認識小智父親的朋友都知道,小智有多麼像他的父親。
小智還有一個哥哥、一個姐姐,從開始有記憶以來,他就記得哥哥和姐姐經常犯錯,也經常被父親修理,然後他會窩在媽媽的懷裡,聽著媽媽說哥哥姐姐哪裡不對、哪裡不好。天性敏銳的他,不但記得父親每一個情緒爆點,甚至也知道該如何做會讓父親開心、讚美,所以在家裡同步扮演著開心果。
在這樣追求完美害怕被討厭而不敢犯錯的壓抑下,小智無法在人群中享受真正的自在,有時甚至不知道該如何表示他的想法,看似人緣很好的他,其實不懂得要如何交朋友有那麼一次,因為好奇,他偷拿了同學的東西,結果震驚了全班,老師也把父母請來學校。
他的父親從賓士座車下來,直奔導師室,追求完美的他,承受不住孩子這樣行為背後的異樣眼光,興師問罪般的問老師:「我們家的小智很懂事,我很了解他,一定是你們學校教育出問題,你們做教育的,怎麼把我孩子帶壞掉,現在台灣教育太糟糕了。」
升上國中,小智的學習態度開始變化,懶惰學習,父母仍然將問題慣性責怪在台灣的教育體制上
等到國三的現在,孩子的智力與專注力明顯都退化,更不要談到未來競爭力看見小智的自暴自棄,同時還會將學習或生活責任推卸到他人身上,才徹徹底底讓父母意識到真正的核心問題。
「張老師,我的孩子,真的很聽話,但就是沒興趣念書,不想浪費時間待在教室上課,現在的成績與狀況,讓他沒辦法升學,怎麼辦?」
看著這樣的輔導個案,量體不斷的增加,物質社會化的現代,我們給了孩子什麼樣的愛?給了孩子什麼樣的價值觀?
來自生命典範的愛
一份扭曲的愛,關鍵不在於給愛的多寡,而在於愛的方式、愛的認知。真心給孩子的祝福,不是剝奪處理問題的能力,而是放手;真正給孩子的幸福,不是為孩子負責,而是放下。
民主和放任的一線之隔,不僅是表象的溝通表達,更來自父母本體對生命的覺知。
孩子是被生命喚來的,不是我們的資產,上天讓他們出現在我們的生命裡,僅是要讓我們找到更完整的自己。我們能做的就是引導孩子找到天命,滋養內在源源不絕的正向能量製造力,能成就的,是鍛鍊彼此的心智肌肉。用陪伴的『質』取代『量』,讓彼此享受在生命的「放鬆」與「自由」裡。
只有我們成為超快樂的父母,才能擁有自主、對未來無懼的孩子。
為什麼要「教育」?教育應該是為了彌補安全感吧!
當一個人越強調教育,背後的不安全感越大,教育似乎是種掌控,建立在對未來恐懼的基礎上。
然而我深深相信,萬物需要的不是他我教育,而是自我學習和自我教育。
一個無法清楚自己天命的家長,一個框架在舊有包袱與恐懼的家長,如何讓孩子的未來,活出自己、找到自己?
其實,當你能看見框架背後的自己,把自己教育好了,孩子只是我們的反映。

隨時盤查自己內心的恐懼,才是教養的開始,我深信給孩子最無為的愛,來自我們的典範,來自我們的勇敢,一個隨時可以創、隨地可以造的真財富。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