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給出去的,都會再回到我們生命裡


惠勒是個魅力四色的女演員,曾經患有高度焦慮症的她,在朋友的鼓舞下,參與了表演工作坊。
從剛開始上臺都會心悸難受,認為別人在看她、嘲笑她,到後來已能挑戰自我,自在的運用先天口語與肢體的優勢,在舞台上創造屬於自己的世界。
追求完美的做事規則
極度追求完美的她,總會在每次表演前,不僅為自己做足十足十的事前準備,有時連劇組人員沒想到的細節,導演沒思索到的角度,她都能預先設想到,所以很快的,她成為這個工作坊最耀眼的明日之星。
生活上要扮演多重角色的她,責任心強、容易操心,只要當下承受過大的壓力,就會猛鑽牛角尖焦慮不已,擔心這件事做不好、那件事做不完,憂心什麼事或什麼人還沒回覆她,往往將自己變得身心俱疲。
這個工作坊雖小,卻是改變她人生的起點,從小演員到能導、能授,所以她很容易用放大鏡去看坊內每一個工作者的一舉一動。
隨著與惠勒長達一年的對話,逐步轉化她存在內在那份對他人的慣性批判。
這天,來諮商室的她,臉上出現好久不見的愁雲慘霧。
「老師,我很擔心我們那個工作坊。怎麼辦?
原來,今年卸下這個坊帶領位置的她,交給宜珍來領導。
要贏不要輸的做人原則
「老師,我現在外面演出的機會很多,不想再把心思放到這個工作坊,但是我發現宜珍根本不會帶領,把這個坊帶錯方向,看得我好心痛,我很不想見到,坊,日漸凋零。」
這個坊曾是帶給她最開心的時光,但是這一刻卻似乎成了她生命中的痛。
「因為宜珍在坊內的資歷比我深,人氣卻比我差,只要我出現,大家都圍著我,她就沒有掌聲,所以她一直在排擠我,同時在別人面前批評我,而且還找人來偷學我的教授方式。」惠勒忿忿的說。
嚴格說,不算偷學,是劇組學員們有技巧的「照」下授課簡報,分享給宜珍看。
而惠勒潛藏的焦慮,讓她不自覺都用『贏對手』的指標方式,來追求自己的完美。
「這次坊內邀我的課,因為宜珍也講過,我想要有別於她、更勝於她,所以我這兩週花了很多時間、晚上不睡覺,在網路上找靈感,還不斷買很多與主題相關的書籍,目的在讓學員對我留下深刻印象。」
果然,那一天授課時,課堂熱度氛圍大進,正想好好大顯身手,想不到,就看到臺下幾個跟宜珍走得較近的學員在照她的簡報,後來她又聽說她們拿給宜珍看,讓她極度不舒服。
惠勒說:「這是我講過最不開心的一次課。雖然最後我還是達成我要的表現了。」
我同理,點頭,淡淡的笑,順便問她這個「結果」是誰造成的?
誰造成了這個結果?
惠勒一向很有反思。這次,她卻露出疑惑的眼神看我,不解。
我問她:「妳想勝過宜珍,難道她要坐以待斃,讓妳比她出色嗎?如果是妳,妳會坐以待斃讓她勝過妳嗎?是誰一開始,那麼看重位置?是誰帶出勝敗的氛圍?」
「我嗎?」
「不是嗎?如果妳不想比她出色,幹嘛花那麼多時間,偷偷『練功』呢?」我笑笑的輕聲問。
「哈,也對喔。」
看著惠勒再次露出笑容,承認了自己所看不到的盲點,我的心也再次被滿滿的愛包裹著,能量流轉的感覺,真的好舒服。
所有發生在我們外在的,都是自己內在的呈現。
所有我們給出去的,都會再以另一個模式回到我們生命裡,因為我們給別人的,其實,就是給我們自己的。

當我們願意讓狹隘的心態逐一消失,就能釋出更多空間,追尋更美好的生命。

留言